一个个有故事的站 串起城市变迁
这些年,随着天津经济社会的发展变迁,很多企事业单位搬离了原来的地址,有的甚至已退出了历史舞台。记者走访发现,尽管很多企事业单位早已搬迁,或者隐退、合并,但在这座城市中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,以它们命名的公交站牌一直保留至今。
“手表厂站”——诉说天津辉煌
一提到天津,很多人都会想到海鸥手表,这个“中国名牌”诞生于1955年,出自天津手表厂。似乎没有天津人不知道,手表厂位于复康路11号,厂门口有个公交站叫“手表厂站”。昨天,记者在这一站的站牌上看到,有612、862、866、902等16条公交线路,由此乘车向市中心可到达繁华地带,向外也能前往大学城和杨柳青,可谓四通八达。距离站牌不远处便是手表厂原址,大门口有保安站岗,向里走已是一片小洋楼。“这里现在是住宅区已经陆续入住。”一名保安说。进入小区,一块总平面图上面介绍了项目原址为中国第一家手表厂所在地,1955年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诞生于此。“我很早就耳闻过这块地的历史,如今特意在网上搜了手表厂的发展讲给孩子听。”刘女士告诉记者,入住后她和家人对手表厂就更感兴趣了,特别希望有机会能去参观搬迁后的“新手表厂”。而很多市民也早已习惯复康路上“手表厂站”这个称呼,在大家看来,它的存在是在述说天津的辉煌。
“珠峰商场站”——记录
在河西区东江道,有块名为“珠峰商场站”的公交站牌,牌子不大也就一人多高,从上面的信息来看只有693路和93路两辆公交车途经这里。随机询问过往的市民:“珠峰商场在哪里?”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,只有四十岁以上的人能立马指给记者看,说起这个商场,家住附近的陈师傅娓娓道来,三十多年前就有这个商场,里边什么都有,烟酒糖茶、日用百货等等,它的存在在当年方便了周边居民生活。
按照大家所指,记者在东江道和曲江路交口找到了珠峰商场,它是一栋占地上千平方米、三四层楼高的砖瓦建筑。在这栋老建筑的外墙上,还能依稀可见“珠峰百货商”的字迹。记者联系上了珠峰百货商场的一名工作人员,据对方介绍,商场于1981年挂牌成立,八九年前终止营业,企业一直以租赁房屋的方式存在至今。如今,一提到“珠峰商场站”,附近的老住户没有不知道的。而走访中,不难发现在当地老百姓看来,“珠峰商场站”不只是个公交站,更记录和讲述着大家过往的那段生活。
“珠峰商场站”——记录百姓故事
“在红桥区勤俭道上有个公交站叫‘红十字会医院’,我经常坐公交车路过这里,常见乘客在此上上下下。”令市民刘先生好奇的是,自己左顾右盼都没看到附近有医院。记者调查后了解到,刘先生所说的“红十字会医院站”的确还在,但这家医院的旧址早在2010年5月,由市民政局购置并改建为“天津市失智老人康复照料中心”,并于2012年10月,经机构市编委正式批准成立,成为第五所市级国办养老机构。
那么红十字会医院还有吗?又搬到哪里去了?记者从市卫计委了解到,早在2002年,市卫生资源调整宏观规划中,由原市第二中心医院、滨江医院、红十字会医院实质性合并建设市人民医院。另据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红十字会医院曾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,以脊柱外科为特色。可以说,它的并入使得市人民医院这家三甲综合医院如虎添翼,成为了服务天津市西北部的医疗中心。
地名也沧桑
地名虽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,却道尽了地与人、地与事、地与物的种种关系。天津师范大学教授、天津市地名研究会顾问谭汝为先生在他的《天津地名文化》中提出:“地名是城市凝固的自传”。他对记者说,一个个串起的街名,构成了城市的过去和现在。让我们在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都市,依然可以触摸到那隐隐跳动的古今文化绵延承续的脉搏。从地名的变化中,可以领略天津历史的风云际会、沧桑巨变。
天津的地名的变迁,和历史的进程紧密相关,新中国成立后,一方面对地名进行规划,对重复地名、贬义地名、不健康地名等给予更新;另一方面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,建立中山门、王串场、丁字沽、西南楼等许多工人新村,涌现出一大批新地名。改革开放以来,天津城市建设进程加快,旧的房屋成片拆除,市区也在不断扩大,旧的街道胡同名称不断消失,新的地名又不断出现,这是一次地名大变迁。
谭汝为教授介绍说:“地名变迁” 主要分为两类,第一类是指:地方没变,但却改了名。如现在的和平路,日租界时称为旭街,法租界时称为梨栈路,1946年改罗斯福路,1953年改为和平路,文革时期改为反修路,最后仍改回和平路。另一类是地理位置变迁了,但街名保持不变。如海河、南运河裁弯取直,大胡同本在南运河北岸,人们叫“河北大胡同”,南运河取直后,它位于南运河南岸了。但人们还是叫它“河北大胡同”,这是地名的另一种变迁。
天津市人民政府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天津广播电视台 人民网天津频道 今晚报 天津广播电视台 天津市河西区政务网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 天津滨海新区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
天津公交服务热线96196